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,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。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从组织保障、发现问题、案件办理和长效治理入手,构建“四位一体”联动工作格局,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取得实效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坚持系统谋划,统筹推进一体发力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线长面广,必须构建常态化治理机制,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同时发力、同向发力、综合发力,解决好“谁来治”的协同性问题。“三个责任”一体压实。咸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,为全市推进整治工作把脉定调。县(市、区)党委书记主动领题、扛牢责任。市纪委监委跟进组建整治工作专班,对各职能部门责任实行“清单化管理、系统化推进、项目化落实”,构建起“党委政府主导、职能部门主抓、纪委监委监督”的责任体系。各类监督一体联动。建立问题线索移送、工作进展会商协调联动机制,定期调度和梳理排查信访举报、巡视巡察情况,审计、财会、民政等部门工作情况,加强人大监督、行政监督、审计监督、财会监督、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,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全面监督检查,实现全覆盖、无遗漏。市县乡一体推进。整合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力量,建立任务清单、责任清单、时限清单,推动监督工作在决策部署、力量整合、手段运用、成果共享上深度融合。实行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层分片包保联系地区制度,对工作薄弱县(市、区)开展蹲点指导,形成一体推进的良好态势。
坚持问题导向,找准群众急难愁盼。发现问题是整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。咸宁市纪委监委进一步优化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的渠道和方式,为精准监督明确路径,解决好“治什么”的方向性问题。整合平台全面接收。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,系统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、信访举报、基层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、咸宁问政等监督平台资源,畅通信、访、网、电、微举报渠道,全面收集群众诉求,将群众所盼变成监督所向。直面群众主动接访。用好“巡回下沉遍访”工作机制,灵活采用“屋场夜话”“政企夜话”“带案下访”等多种方式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庭院、工厂车间,与群众同坐一条凳、同说一家话,让受访的每个群众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反映者,在“你一言我一语”中不断校正工作发力点。信息共享重点筛查。建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,对一段时间内群众反映强烈、问题多发频发的领域进行深度研判,为科学选题、靶向监督提供精确方向。
坚持办案引领,有力释放震慑效应。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。坚持把办案这个最有力的监督手段强化好,解决好“怎么治”的关键性问题。紧盯重点领域系统查。聚焦乡村振兴、安全生产、教育医疗、食品药品安全、生态环保、养老社保等重点领域,深挖彻查本领域本行业的“潜规则”,以“小切口”的拓展延伸,推动民生领域“大治理”。紧盯重点岗位深入查。聚焦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职能部门、乡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干部,严肃查处贪污侵占、截留挪用、虚报冒领、吃拿卡要等问题,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涉黑涉恶、充当“保护伞”问题,清除损害群众利益、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人和事。紧盯重点案件攻坚查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决、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,综合运用领导包案、提级办理、指定管辖、挂牌督办、“室组地”联合办案等措施,抽调精兵强将集中攻坚。通过查办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案件,以点带面推动整治工作全域提升。
坚持以案促改,实现治理常态长效。案件是一地一域问题最集中的反映。咸宁市纪委监委以案件为纽带,把脉问诊,直击“病灶”、开出“药方”、根治“痼疾”,解决好“长久治”的根本性问题。把找准问题根源作为重点。对重点领域系列案件开展类案分析,查找行业性系统性深层次原因、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,找准案发领域制度建设薄弱点、权力运行风险点、监督管理空白点,制发纪检监察建议,督促案发单位、案发领域、案发地方加强源头管控、堵塞管理漏洞、优化系统治理。把规范权力运行作为核心。紧盯关键岗位、关键人员、关键节点,梳理涉及住房保障、土地征收流转、医保服务等群众最关心的村级小微权力事项,制定规范小微权力清单和履职流程图,督促基层单位“照单履职”。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根本。健全基层监督体系,织密群众监督网,制定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责任清单,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日常监督、基层治理有机融合,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,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。(湖北省咸宁市委常委,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 官书云)